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
走进百年老宅、聆听历史跫音
山水相映、树峦相依
云锁山崖、雾泊峡谷
水满田畴、佳禾吐翠
戏台碉楼、放生十二景…
优美的传统建筑、完善的基础设施、
怡人的生态环境、浓厚的传统文化、
集中连片融合发展、设计施工一体化
打造巴南第一个以乡村田园生活体验为依托的休闲民宿传统古村落
覃家大院鸟瞰
打造旅游胜地
效果图展示
对于覃家大院,贯彻“重点保护、普遍改善、合理保留、局部更新拆除”的原则,石龙镇从建筑实际使用者的需求出发,使传统村落建筑成为乡村传统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传承与延续,助力乡村振兴。
走进百年老院
倾听历史回响
沿着大连村蜿蜒的村道向上行驶数百米,拐个弯便豁然开朗。
三面环山、南高北低,依山傍水下,只见小青瓦铺面的屋顶连绵成片,上有泥灰脊、中塑宝瓶花、凤头翘,气象不凡。
这正是隐藏在恬淡山林中的覃家大院。
这座清朝大宅院被厚实高大的外墙所环绕,高约3米-7米,由中院坝、左天井、前左后右炮楼建筑群体构成,属于单檐悬山式建筑。
大院坐南向北,为一正两厢加朝门的四合水布局。内院一楼一底、穿斗木结构、抬梁式梁架,是较典型的“撮箕口”式吊脚楼。
仔细看去,整整一排房屋的木雕门窗就像精美艺术品,镂空刻着福禄寿喜、福寿八仙、人物故事、花鸟虫鱼兽等图案,象征着美好的祝福。
相传,覃家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巴人后裔,在湖广填四川时辗转迁徙而来,经数代辛勤、勤俭持家,拥有了良田百亩,家业慢慢昌盛起来。1869年,覃应礼修建了覃家大院。
据当地村民回忆:覃家大院占地三亩六分六厘,正大门为八字朝门造型。门前九级石阶,每一石阶都是用二丈六尺长、六十公分宽、四十公分厚的整块条石铺砌,九级石阶顶端便是戏楼,修建得十分别致,院里人不出门就能在任何角落观看表演,院外人不进院子也能看到戏台。
大院落成之时,请戏班子唱了五天五夜,附近村民们都跑来看戏,把荒僻的山林草丛踩出了一条小路,于是覃家人就用修建房屋剩下的石料,沿着那些足迹铺了一条到石龙街上的石板路。
如今旧景不再,但从村人的言谈中还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盛况,回忆中的景象仿佛被时光雕刻又遗弃,慢慢变为尘埃。
2020年,覃家大院被纳入我市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。
沿用当地工艺
还原原有风貌
如何保护好这些老院子,把巴南区的“巴县老院子”品牌做强做靓?
石龙镇以“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”为指导,通过“设计下乡”开展传统村落设计,引入“集中连片”的发展理念,决定有原则、有针对性地对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。
设计师与镇政府、大连村村民共同制定和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传统村落设计编制方法、工作流程、工作内容、技术措施,专门出台了《石龙镇大连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设计方案》,指导覃家大院总体设计、重要节点环境设计、房屋改善设计。
同时,结合巴南区打造“巴县老院子”和“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”改革试点工作的契机,在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下,石龙镇邀请了全市在农文体旅融合一线进行实操的20余名优秀企业家及2名文旅界专家前来调研走访,举办“巴县老院子”专题沙龙,对石龙镇如何高起点整体规划、高标准深度融合、高品质策划打造建言献策。
2021年,石龙镇争取到资金790万元,在确保建筑安全的基础上,融入传统非遗周氏木作技艺,原汁原味还原覃家大院历史风貌。
沿用当地手工艺,所有修缮均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进行,具体采取修、补、换、清4种方式推进。修:修缮现状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;补: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;换: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;清:清理建筑立面。
如今,百年覃家大院重焕生机,整齐规整的线网、重刷清漆的实木柱身、精美的雕花门窗……恍如步入历史时空,让人目不暇接。
下一步,石龙镇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,强力推进覃家大院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,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。
集中连片发展
叫响“巴县老院子”
据了解,不仅是覃家大院,石龙镇人文历史厚重、文物古迹丰富。
有“石龙三宝”之称的除了覃家大院,还有杨氏碉楼、周氏传统木作技艺,另有百家宴、石龙民间吹打、石龙龙门阵等民俗文化,石龙镇志、覃氏族谱等古籍存留。
目前,石龙老街(大连村跳蹬坝)已成功申报市第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,整修维护工作正有序推进中,杨氏碉楼正在积极申报市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。
今年,石龙已投入100万元,对杨氏碉楼附近的环境进行整治,修建了人行步道,清理了河道,设置了围栏铺草坪,通向碉楼的公路两旁也种满了格桑花。
“覃家大院与石龙老街直线距离670米、车行时间2分钟,与杨氏碉楼直线距离3.6公里、车行5分钟-8分钟,在地理区位上,连片发展非常适宜。”石龙镇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我们将全力盘活文化资源,守护文脉根魂,叫响‘巴县老院子’品牌,带动当地村民增收。”石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石龙将整合资源,着力通过优美的传统建筑、完善的基础设施、怡人的生态环境、浓厚的传统文化、集中连片融合发展、设计施工一体化,打造以乡村田园生活体验为依托的休闲民宿传统古村落。
参与本次设计团队
项目负责人:熊珍
主要负责人:刘星宇,熊崇浩
景观专业设计人员:刘星宇,熊崇浩
结构专业设计人员:宋宜华、谢天富